返回

图书导读:《御定广群芳谱 卷一至卷二》

导读

御定广群芳谱 《御定广群芳谱》原名《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》,原作者是王象晋,康熙四十七年汪灏将《御定广群芳谱》增删、改编、扩充,成书,收录在《四库全书总目》“谱录类”著录。清康熙四十七年,汪灏等人奉康熙帝之命,在《群芳谱》的基础上改编成《御定广群芳谱》一百卷。本书为四库全书之一,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,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,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,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,六千七百五十二函。 全书分为十一谱、一百卷。据有人统计,全书收集的栽培植物多达一千六百余种,不愧是中国至清代为止所有植物类书中最为辉煌的一部鸿篇巨制。汪灏等人大幅度改编《群芳谱》,对其篇目有分有合,删去了其中一些和农事无关的内容,对原书引文错误及脱漏之处,一一加以补正。经过改编,全书的形式比较整齐划一,内容严谨充实,取材也较丰富,减少了矛盾重复之处,可视为一部新书。凡是原书保留下来的旧条文,开头皆注有“原”字,新增内容则开头处用“增”字标明,很易区别。玄烨本人所写诗赋,则以“御制诗”标明,归集在诸条集藻项下。 清乾隆三十七年,乾隆皇帝弘历下诏,开四库全书馆,次年敕修“四库全书”。自唐宋以后,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,唐代有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北堂书抄》,宋代有《太平御觉》、《册府元龟》,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《永乐大典》,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,收入图书七八千种,堪称鸿篇巨制。清朝康熙、雍正年间,清王朝又编纂了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一万卷。到了清乾隆年间,安徽学政朱筠以为《永乐大典》收录图书未为尽全,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,同时,设立专门机构,对翰林院所藏《永乐大典》进行校辑。于是,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,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,开始编纂《四库全书》。 《御定广群芳谱》也被收入“四库”,其中这样介绍:《御定广群芳谱》一百卷,是康熙四十七年经过圣祖皇帝御览肯定的。大致是根据明朝王象晋的《群芳谱》而扩充的。改正了其中天谱、岁谱,合并为天时记,只叙述物候枯荣。天谱中杂述的灾祸祥瑞,岁谱中泛滥的陈旧节序,一概删除不录。其中鹤鱼谱,与种植无关,也与民用无益,就全删除了。改正其中四个体例。……成为宏大的博物图籍,皇帝赐名为《广芳群谱》,是圣祖褒奖(王象晋)微小的贡献,不淹没他创始的功劳。实际上新编辑的占八九成,王象晋原来的文字只留下了一两成。 经过改编,《广群芳谱》不仅明显减少了《群芳谱》的诸多矛盾重复之处,而且形式整齐划一,内容严谨充实,取材广袤丰富。新书中的《汇考》以年代先后为序,摘录了上古遗著直至明清地方府志有关这种植物的传闻记事,时间、空间跨度都相当大,但文字十分紧凑,显然它不是书的重点。《别录》更是如此,文字更为简略,因此更不是书的重点。很明显,全书的重点都在每卷中间部分的《集藻》上,即充分收集自古至清有关这种植物的诗文记载。初略估算,这个部分的量占全书的70%以上,说明《广群芳谱》的文学价值相当高。 《广群芳谱》的辉煌当然与康熙分不开,因为它是康熙亲自策划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成品之一,它身价百倍、无限荣耀也属自然之理。《广群芳谱》的文学艺术可以用“辉煌华丽”四字来概括,然而其文献价值同样不可小觑。比如几乎与《广群芳谱》同时编纂的《全唐诗》,体量很大,收集唐与五代诗人两千两百余人,诗作近四万九千首,但百密一疏,还是有不少诗作遗漏。而有些遗漏的,却偏偏能在《广群芳谱》中找到。如白居易的《五言古诗·牡丹》,全诗六十句,《广群芳谱》全文引录,《全唐诗》却只字全无。至于在诸多文学典籍中缺失、而《广群芳谱》却有收集的佚句、佚联,更是举不胜举。加上与其他典籍同名异诗、同诗异名的,《广群芳谱》足可作为考证古典诗文的依据。 但严格说来,《广群芳谱》在学术及技艺两方面却不能尽如人意,不仅与《群芳谱》一样有略于种植详于典故艺文的毛病,而且由于大量删节,把原本《群芳谱》中很实用、但很“土气”的内容都大部分丢弃了,甚为可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