棋经十三篇
《棋经十三篇》是宋朝张拟所创的一部围棋理论著作,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。
《棋经十三篇》的价值,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。我国古典围棋理论,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,到班固《弈旨》、马融《围棋赋》等,再到敦煌写本《棋经》和王积薪的《十诀》,才逐渐开始系统化,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,还要算《棋经十三篇》。这标志着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该书以宇宙为引导,详细阐述了围棋的“谋”,以围棋对局进展为导向,对围棋进行了系统、科学的描述。从布局到中盘,从中盘到官子中应用的对局战略思想与行棋思路都有重要的论述,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行棋理论体系结构。
《棋经十三篇》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,在一些重要问题上,论述更加深刻、更加全面了。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、战术的篇章,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围棋棋谚。如“棋有不走之走,不下之下”,“有先而后,有后而先”,“有始少而终多者,有始近而终远者”等等,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,不仅是对围棋精髓的理解,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领悟。
此外,《棋经十三篇》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、作风等问题。书中提出了“胜不言,败不语”,“安而不泰,存而不骄”等评价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,认为这关系到一局棋的输赢,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。《棋经十三篇》对棋手的要求是“胜不言,败不语。振廉让之风者,君子也;起忿怒之色者,小人也”,即:胜了不多话,败了不唠叨,发扬清廉、礼让之风的,才是君子;因输棋而怒形于色的,不过是小人。文章中还说,棋艺高的不要傲慢,棋艺低的不要怯懦。最后指出,最为美妙的棋莫过于宽纵不逼。这些观点至今仍为棋手们所称道。
《棋经十三篇》针对布局、中盘、官子,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,如“博弈之道,贵乎谨严。高者在腹,下者在边,中者占角”。“宁输数子,勿失一先”等。这些理论为对局者指明了对局方向,开阔了行棋思路。《棋经十三篇》的出现,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围棋的兴盛。
总的来说,《棋经十三篇》总结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,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。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。《棋经十三篇》问世九百年来,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。据《棋经十三篇·跋》的记载,此书一问世,就受到包括刘仲甫在内的宋代棋手高度重视,“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”。